中国科普所项目简报第9期:“农村科学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组到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调研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宁发金
2022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农村科学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组一行5人在项目负责人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杜发春教授带领下,到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调研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情况,项目组成员杨益成、宁发金、鲁茸拉木、阳忠艳参加调研。鲁甸县委常委、龙头山镇党委书记先勇会见课题组,镇人大主席曹华、镇党委副书记夏志勇、组织委员冉龙向陪同调研。
在龙头山镇光明村委会,课题组调研了青花椒种植产业和椒林鸡养殖基地,村委会主任刘阳华介绍,光明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青花椒产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收入,户均种植青花椒6-7亩,2021年人均年收入1.3万元。受新冠疫情影响,加上2022年花椒丰收,产量在去年基础上至少翻了一倍,导致价格在去年基础上有所回落。村委会成立了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有200多农户参加。在花椒产品加工方面,有鲁甸的大成公司,但以初加工销售为主,精深加工不足。
图1 参观花椒种植基地
龙头山镇组织委员冉龙向介绍,光明村共21个村民小组,产业基础比较好,群心基础好,团结干群同心,乡村振兴主要存在资金短缺、高水平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图2 光明村民委员会
在鲁甸地震纪念馆,课题组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直面灾难、坚强支撑、致敬英雄、涅槃重生、数字沙盘、纪念献花”六个主题板块,一个个逼真的复原场景,一幅幅暖心的救援照片,真实再现了2014年8月3日鲁甸县龙头山镇6.5级地震情况、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过程。
图3 参观地震纪念馆及地震遗址
在朱提(shū shí)银文化馆,课题组调研了朱提银开采历史及其文化。朱提银矿自汉代开始开采,因产出的白银品质极高,朱提也成为白银的代名词,鲁甸渐渐声名远播,至清朝嘉年间达到顶峰,云集全国各地十多万人开采冶炼,出现“万商辐辏,八方云集”的繁荣景象。
图4 朱提银文化馆
龙头山镇党委副书记夏志勇介绍,朱提银文化馆是鲁甸县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之一,是为公众提供历史知识和文化教育的场所,充分展示了鲁甸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朱提文化。
在八宝村,课题组调研了朱提银矿开采冶炼等遗迹,据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有波介绍,八宝村老君山是朱提银的源产地和主要矿区,乾嘉年间乐马厂大旺时期,有大小矿洞二百多个。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企业进行开采选矿,但在2014年鲁甸8.03地震后至今未开工。老君山古矿洞目前多已坍塌,庙宇等建筑被破坏,只留有少数石碑、石狮和石猴,加之朱提银为官银,留在当地的银铜艺术品很少,对发掘朱提银文化造成不利影响。
图5 八宝村及古矿洞遗址
龙头山镇人大主席曹华介绍,下一步八宝村将深入挖掘朱提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条集农业观光、朱提银文化体验、古矿洞探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线路,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以文化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银矿石工艺品和银饰品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此次到鲁甸县龙头山镇调研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情况,给课题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产业振兴有抓手,龙头山镇把花椒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农民逐年增收;二是组织建设有活力,龙头山镇党委、政府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真抓实干,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成效明显;三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龙头山作为朱提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朱提文化。下一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将加强与龙头山镇合作,在国家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申报及农村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