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服务 > 正文

省科协项目简报第1期:德钦县羊拉乡养蜂技术交流培训

2021年10月24日 16:42 周子翔 点击:[]

云南省科协“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培训”项目报告

·第1期·

202110

 

德钦县羊拉乡养蜂技术交流培训

周子翔

 

1 养蜂技术培训交流培训现场阿江发言

2021102日至3日,由云南省科协和云南农业大学主办、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德钦县羊拉乡甲功村委会承办的“养蜂技术交流培训”在甲功村举办。培训由甲功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主任阿江主持,他对云南农业大学老师和研究生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在培训中通过农大专家与蜂农进一步技术交流,提高蜂农养蜂技能。

云南农业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邓尚靠老师围绕“中蜂传统饲养中的技术要点以及中蜂活框养殖”给蜂农授课。云南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高玉梅,云南农业大学杨益成老师、窦薇老师、鲁茸拉木老师以及来自羊拉乡甲功村、归吾村、茂顶村、羊拉村的养蜂农户50余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得到云南省“三区”科技人才项目和德钦县科协的支持。

在培训之前,调研团队一行10人于102日对羊拉乡进行了实地考察。羊拉乡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交汇地带,是云南的北极窗口,具有“鸡鸣三省”的美誉。羊拉乡养蜂业基础条件较好,发展优势明显,养蜂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该乡仍存在养蜂生产技术水平及生产方式落后、蜂产品结构与销售渠道来源单一、管理方式较落后等问题。针对羊拉乡养蜂农户对养蜂技术的学习需求,并结合迪庆州和德钦县产业振兴规划发展的需要,本次培训主要从传统木桶养蜂、养蜂疾病防控、养蜂技术推广及中蜂活框养殖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培训。

2 邓尚靠老师现场养蜂指导

云南农业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邓尚靠就中蜂传统饲养中的技术要点以及中蜂活框养殖等主题展开授课。羊拉乡文化站白玛泽仁担任藏语翻译。

1.中蜂诱蜂木桶管理。邓老师首先介绍了个人和家庭的养蜂经历,并从羊拉乡传统木桶蜂箱特点出发,详细介绍了诱蜂桶的材质选择、准备制作、特殊处理、位置选择、摆放时间、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邓老师强调,诱蜂桶应该无毒无味、干燥、虫眼不易过多,以降低蜂群飞逃概率。在蜂桶日常管理中,应定期检查并注意遮风挡雨、来蜂情况、防虫防潮等。

2. 中蜂飞逃及其预防。关于中蜂飞逃的现象、原因及其预防措施,邓老师指出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改变而导致的环境改变是中蜂飞逃的主要原因,另外,巢虫和天敌的侵扰也会引起蜂群弃巢飞逃。对于飞逃现象,他认为要从蜂场选址、缺粉断蜜期的饲喂、防范天敌入侵、换脾换王等方面着手做好预防工作。针对调研时发现的羊拉乡地区较严重的黄角胡蜂泛滥现象,邓老师认为应做好夏秋季节的防护工作,并在春季就要提前诱捕。

3.中蜂活框管理技术。在讲解完传统木桶养蜂方法后,邓老师向羊拉乡蜂农介绍和推广了现今较为流行的中蜂活框管理技术,并以传统饲养、传统饲养改良、活框饲养三种方式进行对比。相比较羊拉乡普遍的传统饲养方式,活框管理技术主要有巢脾可多次利用、产量高、取蜜不伤子、一个花期可多次取蜜、可对蜂群进行全面检查等优势特点,未来值得在羊拉乡进一步实验推广。

4.传统蜂桶取蜜技术。邓老师认为取蜜重点是要留足越冬饲料,适量取蜜;取蜜时防止压到蜜蜂、蜂王;取蜜后防止盗蜂,糊严巢门口。另外,邓老师还提到缺蜜期的喂糖水技术,如喂蜜时要在傍晚进行,最好一夜用完,饲喂器里不留余蜜等。为进一步说明和示范取蜜技术,在正式培训结束后,邓老师亲自前往羊拉乡野外放置的山崖蜂桶处,进行取蜜技术的实操示范,对取蜜的技术重点和难点进行现场阐释。在示范过程中培训团队进行了摄影摄像,为羊拉乡传统养蜂农户保存了取蜜技术的一手资料。

3 场内认真聆听的养蜂妇女

4 场内全神贯注的蜂农

5 邓尚靠老师正在进行开桶割蜜示范

在技术培训中,当地藏族蜂农针对自己在养蜂实践和培训中产生的疑问向邓老师交流请教。蜂农们重点询问了如何防范黄角胡蜂;也有部分学员咨询蜂箱遇到狗熊该如何处理;如何购买、操作相关养蜂设备;如何提高蜂蜜产量和质量等问题,邓尚靠老师对这些问题分别做了详细的解答。

6 邓尚靠老师在交流环节答疑,右为藏语翻译白玛老师

培训的最后,甲功村委会主任阿江对于培训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云南农大以后继续与羊拉乡养蜂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在技术上给予更多支持,并鼓励乡民们积极学习养蜂技术,继续发展羊拉乡“甜蜜”事业。

7 德钦县羊拉乡养蜂技术交流培训合影

关闭

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2020
电话(传真):0871-65229803,66509805
通讯地址:昆明市盘龙区金黑公路95号,云南农业大学老校区耕读楼4楼
邮编:650201  邮箱:inrd@yn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