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从污泥浊水到清澈见底,从发展缓慢到蒸蒸日上,古生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前来视察时,白族民家的淳朴之美、和合文化和苍山、洱海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和“留下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洱海人文科技小院是我国第一个人文科技小院,小院深入开展“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等系列专题研学活动,深入做实绿色文章。小院师生利用生计转化的方式,通过促进古生村当地村民收入方式转变,从传统的捕鱼、种植大蒜等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收益方式,转变为种植莴笋、食用菌等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经济作物。
洱海人文科技小院要探寻一条符合古生村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自然少不了云农“泥娃子”们的辛勤付出,小院研究生卢麒麟同学一直奋斗在农作物水分管理研究的一线。万物凋零的冬日,他们实验田里的莴笋却生机盎然。
农大青年将志存星辰高远、脚踏田野实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时刻永葆“解民生、治学问”的情感自觉,时刻永葆“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扎根充满希望的农村田野,坚守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人文科技小院的实践证明,协同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可以兼得。
下一步,洱海人文科技小院还将继续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探索更多的绿色种植模式,助力古生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答好绿水青山的生态卷。(来源:青春云农)
主持/赵菁朴
摄影/王靖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