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小院 > 正文

光明日报:培养更多对“三农”有担当的新型农林人才

2023年11月08日 18:16 光明日报 点击:[]


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图为驻扎在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的学生在测量番茄果实硬度。新华社发

5月31日,在沈阳工学院辽宁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生命工程学院同学进行植物抗逆实验。新华社发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既是对青年大学生提出殷切期望,也是对涉农高校立德树人提出明确要求。涉农高校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战略使命,主动对接农业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顺应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的现实要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把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素养提升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出更多对“三农”有认知、有情怀、有担当的新型农林人才。

深化“三农”认知,学农知农

  只有懂农业,才能爱农村、爱农民。涉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引导学生掌握“三农”理论、政策和实情入手,着力解决学生“学农不知农”的问题,为树立理想情怀、强化情感认同、增强行动自觉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

  一是坚持用党的“三农”理论启智润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教书育人的最好教科书,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教育等人才培养各环节,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基本规律和时代要求,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找准学习研究、创新创业、实践应用的着力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是抓紧抓实“三农”政策的宣传阐释。党中央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形成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政策体系。要持续强化政策教育,建设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通识教育“金课”,利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中央1号文件出台等重要契机,把这些重要政策法规讲深讲透,教育引导学生从战略的高度了解大国“三农”的总体布局,准确把握农业强国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时代使命,深刻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政策导向和改革趋向。

  三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农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全面掌握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仅是培养学生学农知农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的必要前提。要深入开展国情农情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使学生了解粮食安全、农机装备、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实习锻炼、志愿服务、科技推广、实地考察等实践育人活动,鼓励学生真正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田野,切身感受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跃升和农村面貌的历史性变革,强化感性认知,触动情感共鸣,增强内在认同。

厚植“三农”情怀,爱农为农

  既要用党的“三农”理论武装青年,通过认知教育解决“懂”的问题,又要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通过情感教育解决“爱”的问题。农林学子如果没有对“三农”的真感情,就做不了真学问,成不了真专家。涉农高校要在厚植“三农”情怀上下功夫,突出价值引领,做到润物无声,不断增强学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而矢志奋斗的内在精神动力。

  一是激发投身“三农”、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对农林人才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而又迫切。涉农高校要结合农林学科专业特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强化“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树立“以农报国”的志向抱负,听从祖国召唤,响应祖国需要,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推动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二是激发民为邦本、人民至上的人文情怀。我们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是包括亿万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拼搏奋斗换来的,亿万农民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着不懈奋斗。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刻认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教育学生拜农民为师,向“老把式”“土专家”虚心请教,学习他们的首创精神和宝贵经验。要组织学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切身体验农民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读懂他们对安居乐业最真实的期待,倾听他们对美好生活最淳朴的向往,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朴素情怀,立志为人民服务,让为民族复兴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亿万农民,过上更加体面的好日子。

  三是激发赓续血脉、薪火相传的文化情怀。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蕴含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涉农高校要肩负起农耕文明传承创新的时代责任,赓续文化基因,丰富文化内涵,推动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使传承千年的农耕文明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打造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推动耕读教育、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教育学生从优秀农耕文化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人文精神中汲取营养,在耕读实践中增强对自然的敬畏、对土地的深情、对民族的热爱,自觉做农耕文明的传承者、创新者。

彰显“三农”担当,兴农强农

  所有的教育,都来自实践、融入实践,最终都要指向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自觉是强化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和意志信念的终极目标,也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主要标准。涉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就是教育学生肩负起应有的使命,担当起应有的担当,将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强农兴农的实践自觉。

  一是激励学生掌握真才实学,锤炼过硬本领。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学风,教育引导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不断增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坚持不懈支持学术创新,抓好有组织科研,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胆探索未知领域,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学术创新能力,勇于实现创新突破。坚持不懈涵养科学精神,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动员学生勇做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二是激励学生坚持学以致用,积极投身实践。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涉农高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躬身实践,起而行之,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相融合,在农业强国的火热实践中淬炼,在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成长,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服务“三农”事业的行动自觉。要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实际生产、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围绕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现代科技装备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等方面的内容,开展产业调研、技术推广、规划设计和志愿服务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最好的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以实际行动彰显青春担当。

  三是激励学生扎根“希望田野”,践行强农使命。人才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第一资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涉农高校要重视部分学生“学农不务农”的问题,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教育引导学生扎根“三农”事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激励学生做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以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开发农业产业新动能、农村生态新价值,推动农业产业韧性持续增强。激励学生做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返乡创业,以农兴业,组织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激励学生做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会聚起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征程上留下青春足迹,在实现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历程中绽放青春之花。

(来源:科技小院网络)


公众号:洱海人文科技小院
编辑/周婕、赵明珠
审核/杜发春
版权所有/洱海人文科技小院


关闭

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2020
电话(传真):0871-65229803,66509805
通讯地址:昆明市盘龙区金黑公路95号,云南农业大学老校区耕读楼4楼
邮编:650201  邮箱:inrd@yn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