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人文魅力 传承文化使命
马源
每当踏入大理,我的心情总是不尽相同。回想起三年前,当我刚刚本科毕业时,在喜洲-银桥段修复环洱海生态廊道的日子,那是我生命中一段难以忘怀的旅程。如今三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研二学生,时光的脚步又将我引至湾桥镇古生村,展开新的科研征程。
再站在喜洲的银桥段时,已经竣工的生态廊道,环绕在洱海静谧的波澜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通过植被的种植、水质的净化等措施,努力恢复湖泊的生态平衡。那时光仿佛定格在绿树成荫的瞬间,每一次洱海的风吹过,都让我心旷神怡。
如今,我踏入湾桥镇古生村,展开新的科研项目。
古生村,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每一处古院落仿佛都在述说着久远的故事。在这片古老而宁静的土地上,我开始与古老的文化交流对话。我走进古老的村庄,触摸着依然存在的古建筑,感受着历史的气息,思考着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人文遗产。科研项目让我不仅深入了解这里的文化,还为我提供了探索和创新的机会。作为人文科技小院院长,我一直坚信科技与人文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我和小院的同学们一起向到访的来宾讲解我们各个团队的成果,小院的各团队们一起探索着人文与科技交汇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我们通过探索洱海流域各个时期的耕作来确定如何向《洱海保护条列》出一些建议、通过探究村民们如何解决生计转型,如何宣传科学家精神,如何让白族文化落地为实际产品,如何从建筑文化探索寻求新的模式,这一切都是我们小院的职责。我们致力于挖掘人文的内涵,以科技的力量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我深切体会到,人文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历史文字记载,更不是没有灵魂的文献留忆,它可以成为连接人与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桥梁。
大理的每一次造访,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不仅是美丽的风景线,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我在喜洲银桥段修复环洱海生态廊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恢复生态的重要性;我在湾桥镇古生村做科研,深入了解了人文的魅力和传承的使命。作为人文科技小院院长,我深知科技和人文的结合具有巨大的潜力,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未来,我将继续探索人与自然、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之道,用我的所学所知,助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理,它的美丽与独特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内心。每一次的心境和感受都成为我坚持不懈的动力,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更加热爱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