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2023年8月2日上午,云南农业大学平台正式进入了暑期培训的第四阶段,应洱海人文科技小院负责人李皎老师的邀请,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艺师李仕金博士为云农平台暑期培训的10名成员做了作物领域的热点分享,并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了自己在科技小院工作的经验
。
李仕金博士以由马铃薯晚疫病引起的爱尔兰大饥荒为切入点,围绕植物病害三角和人为干预存在下的病害四面体模型,对引起植物发病的几个关键因素做了分析。李仕金老师在讲述中启示同学们可以通过改善田间环境、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和削弱病原物的致病性等方面来寻找田间病害适当的防治措施。
在整个热点的分享中,李仕金老师始终强调这样一句话:“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防控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最环保和最可持续的手段”,但我国大部分育种仍然处于2.0和3.0阶段,相比于进入4.0阶段的发达国家利用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手段设计育种还有较大差异。但李老师还是对同学们给予了莫大的鼓励:“未来的农业以数据为导向,同学们要多学习新技术,多运用新手段,相信你们不会落伍于这个新时代。”
李仕金博士提及到自己刚入驻在科技小院工作的日子,由被农民说,被农民忽视到帮助农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在交流中得到了部分农民的信任,整个过程是极其坎坷的。在报告的最后,一位新生就老师帮助农民控制稻田水量,发现水稻秧苗发黄原因的曲折故事提出了疑问:“PH是否对重金属离子的变化有影响,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对水稻田中的镉进行监测?”老师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镉我们是肯定做监测的,而在还原性高及低PH的条件下都会造成金属离子过于活跃,所以是有影响的。”
报告时间长达两小时,李仕金老师也无间断的和同学们分享了两小时,为同学们讲述了知识,分享了经验,更解答了疑惑。同学们通过认真的聆听了解了基础的病害知识,初步认识了高精尖的育种技术,也针对自身接触过的专业知识与老师进行了探讨,同学们也表示将会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到田间地头,学习结合多学科的知识为农民更好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