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2023年7月17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洱海故事的国际传播”调研组6人到访洱海人文科技小院并与小院师生举行座谈交流。小院研究生院长马源围绕人文社科在洱海保护治理中的特殊作用介绍了小院展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调研组由安晓霖、胡星宇、刘施阳、王君妍、阿根廷圣马丁大学Gisela Cernadas、巴西圣保罗大学Marco A. F. Gaspar组成。洱海人文科技小院教师云南农业大学杜发春研究员、高跃婷博士、小院常驻研究生吴建美等参加座谈。
这是洱海人文科技小院首次接待外国学者来访。阿根廷圣马丁大学经济系Gisela Cernadas、巴西圣保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Marco A. F. Gaspar介绍了洱海调研的目的,旨在了解和学习洱海治理与保护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以及洱海人文科技小院的定位及其在洱海治理中的作用。
杜发春研究员对课题组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洱海人文科技小院成立以来在农业产业转型政策研究、农民生计能力提升、洱海流域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杜发春老师认为,当前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迈入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洱海经验”可谓是“两山理论”实践的示范样板,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新模式、新思路;二是“云岭楷模”江荣风教授等专家学者奋战在洱海科教和生产一线的“科学家精神”,对于高校师生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农业强国凝聚磅礴力量。云南农业大学老师高跃婷在座谈中认为,洱海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自然生态治理和人文社会发展协同并进的长期工程,不仅仅需要自然科学“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战和技术,同时也需要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相互融合,通过对人文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让洱海保护更加活态化、人文化,这也正是为什么要成立洱海人文科技小院的主要原因。洱海人文科技小院常驻研究生吴建美分享了近期在走村串户访谈中搜集到的一些古生故事,她认为古生村的历史文化作为大理历史文化的浓缩,可以更好地有助于我们解读新时代新古生,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大理故事的关键。
经过座谈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调研组认为,洱海的故事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一个经典案例,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互相促进、党的全面领导与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呼应的生动展示。调研组表示,洱海人文科技小院作为中国第一个人文科技小院,在洱海保护和治理中发挥中独特作用,希望今后扩大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