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和校长出席“学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并致辞
本站消息 2022年3月2日下午,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学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云南农业大学校长、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李永和教授致辞,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平华、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可斌等领导专家出席并发言,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孙海清教授主持座谈会。来自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乡村振兴局、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财经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等8个单位的专家学者30人参会。
李永和校长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云南农业大学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建设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情况。李永和校长指出,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定位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软硬结合、开放性的研究机构,通过聚合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以科技支持、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决策咨询等手段,服务于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自2021年7月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在农大的重点帮扶县姚安、南华和维西等县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院企合作,与银河泰瑞集团、大北农集团、龙骧集团等企业建立了乡村振兴研究合作关系;深入研究云南129个县1419个乡镇的乡村振兴的类型分类和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标准等。李永和校长强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对比往年,有六大方面内容被首次提及和明确。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了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他希望参会的领导专家深入研讨,结合个人工作及其研究领域对云南省如何贯彻实施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表真知灼见。
王平华副厅长在发言中指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他着重从云南的粮食安全和高原特色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就今年云南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交流,要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粮食安全、确保生态环境改善、确保农民增收。他认为,就全省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要结合云南实际,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健全体制机制、保障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振兴法律规范体系。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农村处处长李永松、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可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规划处处长赵岗、云南省发改委农经处副处长李玥、云南省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陆世军、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郑宝华、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熊德平、云南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谭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晓未、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许玉贵、起建凌等先后发言(详细发言及其报道另发)。
专家们认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们要理清云南省现代农业的地位、目标、道路、名字、品牌、路径等基本问题,坚持把云南现代农业定位为向省外国外销售为主的“外向型农业”,大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着力抓好一批重点产业,建设一批集聚发展的产业园区,围绕重点产业打造一批“冠军”产品,打造一批影响面广的市场交易平台,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市场主体。要加强党的领导,用“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加强案例分析,转变农产品推广思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要从狠抓农业根本、项目谋划、资金统筹、典型示范、生态治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调查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专家一致表示,这次座谈会召开非常及时、很有意义,大家从农民增收、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产业、农村企业合作等方面对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解读,为云南农业农村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一次较好的头脑风暴和思想碰撞。
最后,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孙海清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并提出了今后乡村振兴研究应继续关注的方向:一是云南省外企业来滇投资农业的特色产业结构及其影响研究;二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结构和空间分布研究;三是乡村振兴试验示范的典型案例研究;四是农产品精品化与云南特色农业产业竞争力研究等。
经过深入学习和讨论,专家教授认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发展阶段,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总体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会上,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倡议建立“云南省万企兴万村促进会”,搭建全省乡村企业合作平台,构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