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举办“云南农业绿色发展论坛·研究生分论坛”
孙丽芳
2022年9月28日下午,“云南农业绿色发展论坛·研究生分论坛”在云南农业大学成功举办。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周子翔主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讲师高跃婷博士评议。共有博士生、硕士生10人发言,50人线上参加。
研究生分论坛属于“云南农业绿色发展论坛”的组成部分,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云南省第十六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专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举办研究生分论坛活动,是对主论坛话题的补充,也是一次形式上的创新。如果说主论坛是农业绿色发展专家们的理论盛宴,研究生分论坛则主要聚焦于云南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典型个案经验,选题既涉及大理洱海流域治理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绿色发展、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科普、云南八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等内容。
周子翔同学主持研究生分论坛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阳忠艳同学在线上发言,她通过对楚雄州武定县发窝乡小石桥村村民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调研该村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面临的困境,进而探究民族山区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她认为,该村在农业绿色发展“六化”上存在产业绿色化和产品绿色化不足的问题,需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对种植业和养殖业分类施策,利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通过“减污”、“提质”和“增效”三种路径打破民族山区农业绿色发展僵局。
阳忠艳发言《民族山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困境及路径探究:以武定县小石桥村为例》
阳忠艳在小石桥村调研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生赵安然以楚雄州姚安县为例,探究花卉产业的绿色发展路径。她认为,姚安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花卉产业逐渐成为县内支柱性产业。在新时期,姚安县花卉产业为实现绿色高效发展采取了多种科技措施,如水肥一体化priva compass系统的应用、无土栽培技术以及二氧化碳施肥等,这些技术的嵌入对姚安花卉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安然发表《姚安县花卉产业绿色高效发展路径研究》
赵安然在姚安县云秀花卉鲜切花分装车间调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马文玲以元谋县蔬菜产业为切入点,探索其绿色发展道路。她认为,为了提高元谋县蔬菜产业的质量,加快绿色产业升级,使元谋县的蔬菜产业绿色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克服面临的现代智能化技术的重大难题,构建和完善现代化蔬菜产业体系,引入先进设备等,打造‘千亿’元谋蔬菜产业。
马文玲发言《蔬菜产业绿色发展:以元谋县蔬菜产业为例》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周子翔采用自由列表、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通过在迪庆州德钦县羊拉乡长期的田野调查,对羊拉乡传统养蜂中的传统生态知识进行研究,其研究视角关注到了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传统智慧:评估蜂桶制作材料的特性;羊拉传统养蜂形式和与之相关的传统生态知识;羊拉传统养蜂的生态效益和挑战。结果表明:羊拉地区主要有两种传统养蜂形式(墙洞养蜂和木桶养蜂),当地藏民利用各种植物进行传统养蜂,并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态知识。
周子翔正在发言《德钦县羊拉乡藏族传统养蜂技术与生态智慧》
周子翔在羊拉乡调研传统木桶养蜂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宁发金的报告题目为《云南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及提升路径》。他利用量化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路分析(DEA)测度云南省及16个州(市)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分析云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差序化演变格局,识别云南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
宁发金正在发言《云南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及提升路径》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生潘娇结合自己的洱海调研经验,归纳洱海生态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的举措。洱海保护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的、以农业绿色高质发展为契机,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再到生态之治的农业绿色发展,将为洱海流域环境承载力提供有效支撑。
潘娇正在发言《洱海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生杨雁雯作题为《云南省生猪养殖绿色发展道路》的报告,她认为生猪产业应坚持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生猪养殖为发展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主动优化调整养殖结构,扎实推进云南生猪养殖的绿色发展道路。
杨雁雯正在发言《云南省生猪养殖绿色发展道路探究》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叶智伟聚焦咖啡产业绿色发展。他认为,云南咖啡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由于产业发展积累不足、产业基础不牢、技术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云南咖啡产业的生态仍然脆弱,依然任重道远。为了充分发挥云南地理气候优势,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应放眼世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种植基地生态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群化的核心要求,加快标准化精品咖啡种植园建设,培育咖啡加工贸易服务企业,推动咖啡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云南咖啡“绿色品牌”。
叶智伟作《云南省咖啡种植绿色发展道路浅析》汇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孙丽芳以富源县落水洞村为例,通过50份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分析其科普及生态环境工作现状,并提出推动落水洞村生态环境科普的对策建议。经调查,落水洞村公共文化场所和科普设施较为缺乏;调研点科技文化建设、培训活动主要存在“培训活动组织次数少”、“活动种类少”、“内容单一”、“活动场所和设施少”等不足,而生态环境方面则存在卫生设施不够、卫生意识不强、清洁燃料使用不足等问题。针对此情况,应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深入调查并切合需要丰富培训内容;发挥生态环境科普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作用,提升环保设施的科普功能;同时,应加强生态环境科普活动组织,应面向广大群体(特别是青少年、农民、社区居民、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组织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绿色生活”、“绿色书屋”、“垃圾分类进社区”等活动。
孙丽芳正在发言《农村科普现状及加强生态环境科普的对策》
孙丽芳在富源县落水洞村访谈村民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赵明珠以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帮令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茅草村为例,聚焦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村寨绿色发展路径。她认为,帮令村发挥独特优势,打造十大高原特色产业中的畜牧产业和水果产业;茅草村发展草果生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收入,同时保护常绿阔叶林,涵养水源,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赵明珠正在发言《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村农村经济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德宏州盈江县苏典乡茅草村绿色农业
发言结束后,高跃婷老师对研究生发言进行了评议。她认为,研究生们从傣族、佤族、白族、景颇族等云南特有的民族视角出发思考发展经验,体现云南农业绿色发展民族性的一面;从花卉、蔬菜、生猪、咖啡等云南特色产业着手思考农业绿色转型问题,也符合本次论坛的主旨。同学们的选题和调研均体现了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较全面的学术视野、多样的学术方法和深切的学术关怀。
高跃婷老师正在评议
参会师生一致认为,通过举办“云南农业绿色发展论坛·研究生分论坛”,有助于提高了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促进学术创新和学科建设。
《云南农业绿色发展论坛》介绍
《云南农业绿色发展论坛》是第十六届云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的第一场专场活动,于9月28日上午和下午举行,专家们认为,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云南农业绿色发展论坛”的举办,响应了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围绕质量兴农、产业兴农、科技兴农,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新方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了提高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能力和学科建设,还安排了“云南农业绿色发展论坛·研究生分论坛”,相关领域的博士生、硕士生10人发言,50人线上参加。云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始办于200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社科学术年会已成为云南社科专家、学者碰撞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活跃学术氛围的交流平台,与“云南省社科专家基层行”“云岭大讲堂”并列的“三大品牌”之一。详情请看链接:
https://inrd.ynau.edu.cn/info/1007/2341.htm
“云南农业绿色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