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加强顶层设计|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扬帆起航

2021年07月20日 12:11 INRD 点击:[]

加强顶层设计|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扬帆起航

 

云南农业大学官微报道(2021-07-19

     2021716日下午,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云南农业大学举行,标志着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正式成立。学校党委书记黎素梅、校长盛军、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段绍任、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范源洪、桂明英等共同为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省委农办秘书处副处长杨国栋,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老师参加。孙海清副校长主持揭牌仪式。


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筹备经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署安排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今年3月以来,云南农业大学党政领导与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合作总社等相关涉农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讨论成立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事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认同和支持,一致认为成立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意义重大,应加快行动,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主体联合多方力量建成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为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https://inrd.ynau.edu.cn/__local/F/F6/BA/8A99F13FED54AF535E28649895D_A7878612_2E333.jpg

学校党委于2021616日研究决定,全面启动研究院建设工作,汇集整合校内外的科技力量和智力资源,把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成为跨学科、跨领域、跨平台、软硬结合、开放性的综合性新型研究平台。

 

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的职能和架构

 

按照建立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宗旨,其基本职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决策咨询,为省委、省政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政策、重要任务和重大改革提供决策咨询;二是科技支撑,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提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三是人才培养,为各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组织建设进行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四是社会服务,为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编制发展规划、评估发展成效、总结发展经验提供服务。

根据乡村振兴五大重点任务,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将系统整合云南农业大学相关学院和各类科研平台,建立六大研究中心,即:产业兴旺技术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生态宜居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中心、乡风文明研究中心、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乡村人才培育研究中心、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六大中心通过科技研发、成果应用推广、智库参谋等作用的发挥,全面助力云南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根据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工作需要,成立三个咨询委员会:一是战略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外“三农”领域著名的院士、专家和厅局级领导组成,主要职责是对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二是决策咨询委员会,由省内外知名专家、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对云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开展分析研究并提出专业建议,对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行动计划等进行论证、评估,对乡村振兴国际合作提出建议;三是基层专家咨询委员会,由部分县、乡、村基层组织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提供基层乡村振兴中的技术需求、成功经验和示范案例,配合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展有关课题研究。

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办公室设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标

 

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的院标整体犹如一个大帆船,表示云南省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正在扬帆起航。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两座青山,代表云南乡村振兴以习近平“两山理论”为指导;下部三条彩带代表云南“三迆大地”,红色代表云南红土高原,绿色代表特色农业绿色田园,蓝色代表蓝天碧水美丽家园。左上方翔云代表七彩云南,繁荣祥和。

院标突出了一朵祥云、两座青山、三条彩带的“一、二、三”数字组合,隐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理,代表云南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发展、持续创新,反映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民族多样性、发展路径模式的多样性

院标的山形线条是字母YN的变体,代表“云南”、“农业”。彩带前端的弯折部分字母R,代表Rural乡村首字母;又恰如U,是University的首字母,代表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主体,联合省内涉农部门合作建设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意味着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平台、软硬结合、开放性的新型研究平台。

 

END

 

关闭

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2020
电话(传真):0871-65229803,66509805
通讯地址:昆明市盘龙区金黑公路95号,云南农业大学老校区耕读楼4楼
邮编:650201  邮箱:inrd@yn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