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羊拉蜜情:新农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迪庆行

2019年08月28日 00:00 周建稳 点击:[]

周建稳:走进羊拉增蜜情 羊拉精神振人心

青春云农微信号消息(https://mp.weixin.qq.com/s/yMOTv9Fav54tOyi9FIe07Q)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让大学生在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政治素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师生8人于2019年8月9日走进“云南北极”之称的德钦县羊拉乡,就“弘扬羊拉革命精神,科技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在乡政府所在地甲功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活动期间实践团深刻体验了贫困地区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藏族群众勤劳乐观的精神风貌,接受了羊拉人吃苦、奋斗、协作、奉献的革命精神教育,为藏区群众带去了实用养蜂技术并现场解决技术难题,与当地青年学生热烈讨论结下深厚友谊,此次三下乡活动使研究生思想在实践中获得了升华,极好地拓展了视野,感受到学习技术的重要性,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其送去了实实际际的服务,使其认识到云南农业大学立足农村、服务农业,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忆苦思甜,品味羊拉精神

实践团从进入羊拉乡的路上开始,到聆听革命老人的奋斗故事,到深入农户的访谈交流,心灵时刻接受着撞击和洗涤,羊拉精神渐渐刻印于脑海中。实践团沿着陡峭山崖间的崎岖山路,经过整整一天的颠簸才从迪庆州赶到地处川滇藏交界的羊拉乡,沿途看着一侧漩涡连着漩涡的湍急的金沙江水、一侧在岩石间的散布着灌木的陡峭悬崖、团员们震惊于交通的不便,同时也感慨政府群众修路养路的不易,感慨祖国河山的宏大壮观和生态的多样性。

8月11日上午,团队访谈了一位86岁左眼失明的革命老军人江巴。老军曾经为土司打过工、为红军做过翻译、参军打过土匪、参加过羊拉乡的建设。随着李文峰老师的访谈,老人慢慢拉开了遥远的回忆,他回忆了年少时无家可住、为土司老爷放牛种田,终日劳作却差点被打死,处处遭人欺凌的辛酸遭遇,动情之处泪水从他浑浊的眼眸中流出来,他用手帕抹一把后继续诉说,他也回忆了解放军1956年进入羊拉后,自己入伍接受训练并参与打土匪的故事;讲述了他40岁的时候,与其余60多人靠着肩扛马驼,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把从内地购进的十几吨重的“东方红”牌推土机拆开成一件件沉重的部件运过甲午雪山,再拼装起来推田造地的故事。

最后老军人江巴感慨现在生活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有了土地,盖了房子,如今更是在党和政府关心爱护下,享受了“低保”、“残疾补助”等政策。老人用含混不清的普通话饱含深情地讲述自身经历,沉痛和深刻的过往透过他颤动的双唇流淌出来,历历在目,老人一颗晃动的牙齿在上下唇的撞击下渗出鲜血,而他浑然不觉,团员用纸巾为他擦去血痕,再也不忍心让老人讲述了,其实老人所要表达的已经非常清晰,团员们感悟良多,羊拉人引以为傲的 “羊拉精神”可见一斑,羊拉精神是一代代羊拉人所奉行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奉献的革命精神。随后团员深入到10余个藏族农户家中,与其同吃同住,聊家常谈生活,藏民热情、真诚、善良的品格也给团员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此次三下乡实践给每一个团员一次深刻的心灵洗涤,一次终生难忘的精神升华。

二、两项实际服务解决地方难题

实践服务团应地方实际需求,开展养蜂技术的手把手指导和徒步旅行路线的设计规划两项服务活动,切实解决了群众和地方政府的难题。

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和传统的养蜂方式,这使得羊拉乡成为中国罕见的蜜蜂天堂,但传统的养蜂方法和分散生产制约了专业化、标准化养殖的发展。应蜂农需求,为解决当地养蜂业遭受蜂蜜产量下降、蜂桶内生虫等问题,8月10日上午和下午,团队走访三个村民小组的养蜂农户。养蜂专家周丹银老师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亲自打开蜂桶一一进行详细检查,查看周围环境,与蜂农就收蜂、喂养、蜂桶摆放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提出相应建议。

为提高蜂农在养蜂过程中的技能,整个下午周老师在炎炎烈日下从蜂桶摆放、开蜂桶盖到清扫蜂桶内污垢等过程进行了示范与讲解,忘记了去擦脸上的汗珠,不断滴落的汗珠正是周老师对蜜蜂深深的热爱、对蜂农的责任。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团员们也亲自搬运蜂桶进行摆放,团员们不仅学到了一些养蜂知识,更收获了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难题的快乐。此次养蜂技术指导与示范,为当地蜂农更好改进养蜂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促进了蜂农之间的合作交流,赢得了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与农户的一致好评。

转神山是当地藏族居民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多吉扎冲神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上世纪80年代吸引着滇川藏三省的僧侣和民众来朝拜,如今却鲜有人来。应羊拉文化站的邀请,为传承“转神山”活动及挖掘其蕴藏的美好价值理念,也为响应“健康中国”的规划,更好地锻炼身体,团队围绕神山规划了徒步旅行路线。

8月11日,团队在文化站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了半天的神山徒步调查,在徒步过程中,团员不仅看到了秀、奇、幽的自然景观,也体验了“钻洞”背后的文化。经实地考察后发现现在的多吉扎冲深山徒步旅行路线文化背景需要再整合,自然景点沿途存在着休息站的缺失,路线的安全性有待提高等。翌日,团员与地政府人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针对目前所面临地诸多问题合理地规划了旅行路线,撰写了多吉扎冲神山的详细介绍,并基于Google Earth设计了“多吉扎冲神山徒步旅行路线”。当地由于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属于深度贫困地区,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规划徒步旅游路线,不仅能够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而且有利于传承当地文化。



三、访谈交流

从与当地青年学生的交流到入户访谈,深刻感受到了羊拉人民在无比险恶的环境中年复一年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当地的巨变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迪庆州2008年施行“集中办学”制,羊拉乡境内无一所小学。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8月10日中午,团队与当地的青年学生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座谈交流会。会上,当地青年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取各位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当有老师讲到当前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时代需求、人生价值与目标等内容时,学生们充满期待地抬起了头,眼睛里闪烁着光;当听到老师鼓励学生在新时代里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开拓进取”时,学生们频频点头,并望向同伴,眼里再次闪光。后各位研究生分小组针对学生在升学困惑、专业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解疑答惑,当地学生就自己的理想与研究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8月11日至13日晚,团员通过入户访谈了解到:近五年来,甲功村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快,农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几乎每个家庭都购买了微耕机、谷物脱粒机,有的购买了小型拖拉机等,机器的应用大幅的减轻了原有的劳动强度,部分家庭缩短了一半左右的劳动时间,大批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当地人的外出务工地以迪庆州和西藏为主,主要在建筑工地劳动,大部分工资每天200元。当地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青稞、小麦为变为了以玉米、青稞为主,家庭饲养犏牛、牦牛的数量大为减少,蜜蜂养殖、核桃种植等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羊拉乡每户农民家中建起了一分地面积的温室大棚,解决了自家的蔬菜供给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农户的饭桌。2018年底,政府还为每家每户配备了大容量的垃圾桶,并集中处理农户日常生活的垃圾,甲功村的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每当问到“近几年收入情况”时,村民还未回答,脸上就已露出幸福的笑容,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大大提升。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看到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前景,体会了“羊拉精神”,看到了科技助推农村发展的成果,感受到能为他人作贡献的快乐,还提高了服务能力,坚定了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不仅看到,在党的带领下,人民群众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生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不断增强;而且也看到乡村要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专家、“三农”建设者、社会团体的精诚合作。

(作者周建稳,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科技发展硕士研究生)

关闭

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2020
电话(传真):0871-65229803,66509805
通讯地址:昆明市盘龙区金黑公路95号,云南农业大学老校区耕读楼4楼
邮编:650201  邮箱:inrd@yn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