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瑶、张帅:“博士入学考试经历分享”
2017年1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刘小珉研究员一行三人应邀到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做了“最低生活保障与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效应研究”的学术报告。同行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刘诗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帅。我院专职副院长杜发春研究员主持讲座,方文老师和包函可老师参加讲座。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的3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刘小珉教授做了“最低生活保障与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效应研究”的学术报告。她分别从“理论回顾与研究方法”、“民族七省区农村调查样本户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农村低保的减贫效应分析”、“农村低保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简单结论与讨论”对本次讲座做了详细阐述。刘教授基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家庭调查数据,采用贫困线、贫困测量、收入不平等测量、再分配效应分解等测算方法,得出以农村最低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反贫困效应,尤其在被调查的民族七省区,农村低保对缩小省区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大于对缩小省区内收入差距的作用,因此农村低保救助促进民族七省区省区间的收入平等作用得到加强。
刘诗瑶博士和张帅博士联合围绕“博士入学考试经历分享”,分别就自己的研究经历、考博经历、考试注意事项等与参加讲座的研究生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同时张帅博士就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与同学进行了经验总结,他认为有深度的论文首先选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文献综述则“既要述、又要综”等,这些使研究生对论文写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提问阶段,我校师生就“减贫的评价维度”、“低保与就业意愿的关系”“国内外博士学习的区别”等问题分别与三位来宾进行互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使得参会师生对此次专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者:孙秀请,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